郑板桥是中国清代著名的画家,擅长写竹画竹。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而闻名,郑板桥的竹画竹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郑板桥竹的文化背景郑板桥在这个画派之中,是一位领军人物,他原名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画、诗、书称三绝,尤擅画竹、石、兰,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艺术作品中常常涉及到竹子。
竹子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首诗的原意是:新竹子高于老竹子,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老竹子的催生与滋润,等到第二年新竹变成了老竹,它也开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这样。竹石清·郑板桥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青春永驻,全诗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辨证思想。语言简单,却富含哲理,这首题画竹诗,后面落款是:“孏石十哥弄璋之兆。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卫隆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