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这则故事的发源地为愚公故里的河南济源。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列子·汤问》中有一则名为《愚公移山》的小古文,讲述了愚公为了让自己的家人出行方便,决定移山填谷的故事。以下是该文的原文及翻译:太行、王屋二山。古时候,愚公家的住处被两座巨大的山峰挡住了通往外界的道路。
尽管有人嘲笑他的愚蠢和不切实际。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愚公嫌那座上挡住了人们每天的必经之路,于是热心肠的愚公下定决心要开凿出道路,智者说其想法天真愚蠢。愚公移山的故事只是一个寓意。它的初衷不在于移山或搬家。
这座山只是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的象征。【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杂曰。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边。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面对着山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