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出自苏轼文与可画贫彗谷值竹记。苏轼该文中有这样一句: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欲画者,于是胸有成竹又写作成竹在胸,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他的诗和文章都写得非常好,又很会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很受人们的称赞。他曾经在自己的住所周围,种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观察竹枝和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姿态,因而对竹子的形象有很深的了解。
1、成语故事胸有成竹讲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故事说的是文与可画竹的故事。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胸有成竹,比喻熟练有把握。“胸有成竹”和“心中有数”都是“心中已有打算”的意思。但“胸有成竹”偏重于事前对问题已有全面的考虑和解决办法,或者因心中有了主意而办事神态镇定、沉着;“心中有数”偏重于对客观情况已有所了解,十分有把握。
2、胸有成竹是谁的故事1、胸有成竹的主人公是北宋画家文同。2、基本释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3、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4、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3、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关于胸有成竹的成语故事【成语】:胸有成竹【拼音】:xiōngyǒuchéngzhú【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成语故事】:北宋时有一位学问好、品格高尚的人叫文同,他很喜欢竹子,经常在竹林中散步,仔细观察竹子生长的情况、枝叶伸展的姿态、竹笋成长的细节以及在四季中的变化。